症候分析可以找出伪装、变形的潜意识,症候的意义总是潜意识的,且症候和潜意识之间还存在一种互相代替的关系,而症候的存在只是这个潜意识活动的结果。症候不产生于意识的历程,只要潜意识的历程成为意识的,症候必将随而消灭。症候由发生的印象和经验引发,这些印象都来自外界,当初必定是有意识的,后来或许因被遗忘而成潜意识的。
症候分解可以使病人处于一种安静的自我观察的境地,不必试想任何事件,然后将内心所觉得的一切如感情、思想、记忆等,依其浮现于心中的先后次序一一报告出来。要使他只注意浮现在意识表面上的观念,放弃任何方式的抗议。一种心理动作本可成为意识的(它本属于前意识的系统),但被抑为潜意识而降落入潜意识的系统。又如潜意识的心理动作,在意识阀的门口,为检查作用所排拒,因此不得不闯入前意识的系统。症候是两种相反的互相冲突的倾向——被压抑的倾向与抑制其他倾向而引致症候的主动倾向之间调和的结果。
弗洛伊德曾接触过一个案例,一个男子和妻子结婚多年,婚姻生活还算美满,在性方面也颇为和谐。然而随后的几年中,妻子在床笫间却慢慢有了受虐倾向。心理被虐,渴望受到羞辱,甚至有被强暴的愿望。当弗洛伊德见到这位举止温顺的普通家庭主妇时,她也表示出对自己病态行为的忧虑。女子描述在和丈夫做爱时总幻想有一大堆人在旁边观看,而且他们都非常享受这种观看,这种幻想让她兴奋、满足。更严重的是,她经常梦见自己被性虐待。
弗洛伊德分解她的症候,找出了症候背后的意向以及症候和潜意识欲望的关系。原来女子异常癖好的根源在于她童年往事的记忆。她说自己经常感到晕眩,就跟她父亲一样,根据弗洛伊德的经验,这是一种“症状仿同”,病人经由与父亲相同的症状而“认同”于父亲。
在分析她和父亲的关系时发现,在她心目中,父亲是个“理想的男人”,她希望丈夫能够跟父亲一样。在她的性幻想中,虽然旁观者经常变换,有时候很模糊,但她父亲却经常置身其中。弗洛伊德认为在她的性幻想中观看的父亲,代表的就是她自己,她在重复某个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场景,而在那个类似的场景中,她是观看者。原来,童年时,她和父母睡在同一个房间,深夜,她经常从睡梦中醒来,听到或看到父亲在床上以非常粗暴的言辞和动作对待母亲,而这就是她性被虐症的根源。
弗洛伊德指出一旦通过伪装、变形的原理掌握了症候与潜意识的关系,那么由此便可找到精神治疗的出路,找到消灭症候的办法。将潜意识中的事转化为意识中的事,症候便随之消失。